后梁:9O7–923,共16年。朱姓建都:汴梁
一、太祖全忠开平6年
朱温,宋州人(今安徽砀山),生于公元852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。
朱温生于普通家庭,父亲曾以教书为业。
公元877年,投身黄巢起义军,成为黄巢的得力大将。
公元882年,朱温叛变归唐,唐僖宗大喜,任命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,赐名全忠,协同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。
公元903年,朱温杀掉韩全诲等所有宦官,朱温全权控制朝政,昭宗成为傀儡皇帝。至此,唐朝开始走向“阳盛阴竭”的一个崭新的局面了。
公元904年,朱温逼迫唐昭宗李晔迁都汴梁,途经洛阳时设计杀掉了昭宗。同年,立昭宗的第九子李柷为帝,同时,杀害朝中几十位老臣。
907年正月,朱温逼迫唐哀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,并且改“温”为“晃”,意思是光芒四射。朱温改国号为梁,以开封为国都,史称后梁。统治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,大约在今天的:山东半岛–河北–安徽北部–河南–陕西渭河流域—甘肃东部—宁夏南部—湖北北部。(谶图中的河流可以看出端倪)
朱温为人反复无常,狡诈暴虐,恣意乱伦,从土匪到皇帝,杀人无数,恶贯满盈。公元912年六月,在与儿媳的淫乐中,被儿子朱友珪(ɡuī)所杀。同年,朱友珪即位。
《推背图》第十象 《坎》卦
谶图:画中的河流,象征黄河流域属于后梁统治的辖区;远山无色,象征黄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不属于后梁统治,也就是现在的陕北以北地区,甘肃中部以西,青海以南等广大地区均不属于后梁。
根据史实,朱温在黄河南岸的汴梁称帝,李克用雄踞在黄河北的山西自称晋王,两军隔河对峙,征战不断,长达四十年之久。谶图中的一条大河将疆域一分为二,也许是喻义山河破碎,四分五裂的景象。
谶曰:
荡荡中原,莫御八牛—荡荡,宽广;御,抵御;八牛,合起来为“朱”字。在中华大地上,谁也抵挡不了这个姓朱的暴徒。
其实,五代时期,中国领土四分五裂,大小将近十五的国家。中原地区被朱温统治,疆域面积并不大,只是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带,相当于现在的五个省而已,说其是军阀割据也不错,称不起“荡荡中原”。
泅水不涤,有血无头—泅(qiú),浮水;涤,洗涤。“洗澡不洗干净,只留下没有头的尸体”,难道洗澡时被水下的怪兽咬掉了头?念不通。
据说,这句话是字谜,指出了朱温的名字。温的繁体是“溫”,“泅水不涤”:不能洗掉“氵”;“有血无头”:血字缺少上边的那一“丿”,于是,李淳风先生将“温”搬上了历史舞台。
同时,“泅水不涤”喻意一个人肮脏,恰恰体现朱温违背常理,荒淫乱伦,不如禽兽的龌龊(wòchuò)德行;“有血无头”寓意朱温残暴无度,滥杀无辜的本性。
颂曰:
一后二主尽升遐—升遐(xiá),遐升,死亡的意思。一后,指昭宗的老婆何皇后,被朱温缢死;二主,是指昭宗李晔和儿子哀帝李柷,二人均被朱温杀害。
李柷是唐朝最后的一个皇帝,傀儡政权。908年被朱温害死于山东,年方17岁,可能还没有娶老婆。因此,李淳风先生在这里只提出了“一后”。
四海茫茫总一家—这句话是废话!为什么呢?因为后梁的地盘只是中原一带。直到五十三年之后的960年,赵匡胤建立了宋朝,统一了中国,“四海茫茫”才合归为“中华一个家”。
正在预言后梁,突然冒出来这样的一句话,令人费解!
不但我生还杀我—是朱温自己的儿子杀了自己,所以,自己生的还把自己杀了。
回头还有李儿花—李存勖(xù),李克用的长子。本姓朱邪氏,沙陀人(古代北方少数民族)。盛唐时期,祖辈功高,赐姓随李。
李存勖灭掉后梁,历史的下一页就是唐朝后人李姓(李儿花)的延续,后唐建立。
如果考证详细的话,李存勖算不上是“李儿花”,他的祖上姓“朱邪氏”,不姓“李”。也许李淳风先生没顾着说详细的原因。
评:《坎》,河。一条大河将国土一分为二,艰险重重,危机四伏。
此卦与谶图提示的信息同步。
二、末帝友贞乾化11年
公元913年二月,朱友珪的弟弟朱友贞与赵岩等人联合魏博(今河北大名县附近)节度使杨师厚兴师问罪。洛阳禁军发动兵变,朱友珪自杀。同年,朱友贞即位,改名为“锽”,后再改名为“瑱”。
公元923年,被后唐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围困而自杀。
由此,《推背图》开始走向后唐时期。
后唐:923–936共14年
李姓建都:洛阳
一、荘宗存勗同光4年
李存勖,沙陀族人。盛唐时期,赐姓随李。
李存勖雄踞山西,其人英勇善战,公元911年,李存勖打败朱全忠的50万大军。
公元913年,攻克幽州(今北京一带),活捉刘仁恭和儿子刘守光。
公元923年10月,李存勖的先锋李嗣源率领大军逼近汴梁,朱友贞拔剑自刎。同年,李存勖在魏州(河北大名府)称帝,国号唐,史称后唐。
李存勖在位,不思进取,痴迷歌舞戏曲,忘却功臣,冷落有才之士,重用民间艺人,为日后的毁灭种下祸根。
公元926年,最具代表性的伶人(旧社会以歌舞唱戏为生的人)郭从谦发生兵变,李存勖死于乱箭之中。
《推背图》第十一象 《节》卦
谶图中的人死了还翘着腿,好不自在啊。
身旁三颗松树,有人解释说,那代表后唐有三位皇帝。
谶曰:
五人同卜—“郭從謙”是这一象的主角。仔细揣摩一下“五人同卜”四字,即是繁写“從”字:丿+亻+人+人+人+卜,恰好五“人”加一个“卜”字。
另一个寓意是:多人同台演出。卜,戏曲中的角色,在这里代表戏曲演出。
非禄非福—没有官职地位,又没有贵人的福分。借指演出的艺人。
旧社会,演艺人员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贱的,被蔑称为“戏子”,属于下九流之列,死后是进不得祖坟的。不过,庄宗李存勖颇爱戏曲,经常在宫内和伶人同台演出,彼此不分贵贱,只要演艺精湛,就有可能被朝廷重用,步入政坛,为国分忧。例如,郭从谦、敬新磨。
非禄非福,暗指灾祸。不是禄也不是福,那是什么?是灾祸!是谁带来的灾祸?衔接上一句,那是同台唱戏的伶人,其中一个名字里带有“从”字的人,是他惹来的灾祸。衔接下句,肯定是“从谦”了。
如果李淳风先生再把姓氏“郭”字也透漏出来就更妙了…..或者在谶图中画一口大黑锅,这本《推背图》的神奇程度就更加引人痴迷了。
兼而言之—兼+言,就是“謙”字。于是,李淳风先生就把“从谦”这个卑微的名字给揪了出来。
喜怒哀乐—戏曲中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。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刻,再次告诉你:李存勖虽然做了皇帝,不思进取,整天和那些歌舞艺人搞在一起,懒得处理朝政大事。
颂曰:
龙蛇相斗叁十年—南征北战30年。
李存勖生于公元885年,死于926年,终年41岁。11岁时就随父作战,得到唐昭宗的赏赐,至死整整在战争中“相斗”了30年。
一日同光直上天—推翻后梁,统一北方,做了皇帝,定了年号,还真成真龙天子了。
“同光”是李存勖在位时的年号。李淳风连李存勖的年号“同光”都搞出来了。似乎这不是在预言未来,而是在记录历史。
还有这样的隐示:依据真实历史结合“一日同光直上天”七字,朦胧中似乎在暗示“箭”字。再者,“天”字多一“丿”是“矢”字,矢就是箭。因为李存勖是被箭伤而亡的。如果这样解释,“上天”就是指李存勖死亡的意思。
上得天堂好游戏—做了天子,享受天堂般的富贵,就忘记了“居安思危”的道理。
也可以看做是讽刺李存勖:死后登上天堂,再去无忧无虑的演戏吧。
怎么解释都行!
东兵百万入秦川—结果,百万大兵进逼秦川。东兵,东面来的军队。古代的山西统称为河东,例如,河东节度使。公元926年,李嗣源和女婿石敬瑭叛变,攻克开封,进逼洛阳。秦川,秦岭山脉以及陕西大部分地区,代指山西的西南部,即今天的潼关、西安等地。
也可以看作:公元936年,石敬瑭引契丹大兵攻占洛阳,至此,后唐灭亡。
《节》卦,告诉你办什么事都不要过分。
二、明宗嗣源天成8年
李嗣源,李克用的养子,祖先为沙陀族。公元926年,庄宗在叛乱中中箭死亡,李嗣源反叛称帝。
三、愍(mǐn)帝从厚应顺l年
933十一月,李嗣源驾崩,十二月一日,他的第三个儿子李从厚继承帝位。公元934年,李从珂密令王峦就用绳子将闵帝活活勒死。
四、废帝从珂清泰2年
李从珂,李嗣源的养子,本姓王。公元934年,李从珂反叛朝廷,攻入洛阳,称帝。
937年1月11日,石敬瑭勾结契丹攻入洛阳,后唐灭亡。
后晋936–946共1l年
石姓建都:汴梁
一、高祖敬塘天福7年
石敬瑭,后唐李嗣源的开国将军,李嗣源的女婿。
公元936年,石敬瑭认贼作父,以割让燕云十六州(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及河北北部)为贿赂条件,求救契丹,契丹主‘耶律德光’大喜,以兵相援,大败后唐张敬达。同年十一月,契丹主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,在山西柳林即位,改元天福,国号晋。
公元937年,石敬瑭攻破洛阳。建立后晋,定都开封。
公元942年,石敬瑭忧郁成疾而亡。
《推背图》第十二象 《屯》卦
谶图中的胡人,或许就是契丹主耶律德光;胡人脚旁一块石头,或许就是“儿皇帝”石敬瑭。
谶曰:
块然一石,谓他人父—“块然一石”,是指石敬瑭的姓氏。契丹出兵灭后唐,立石敬瑭为帝,建后晋。石敬瑭对契丹王耶律德光称父皇,百依百顺,自称"儿皇帝",因此,李淳风先生毫不客气地讽刺石敬瑭说:“谓他人父”。
统二八州,已非唐土—二八得十六。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奉献给契丹,并且,每年向契丹供奉30万布帛(bó)。那么大的疆域已不再是后唐的国土了。
“已非唐土”是谶语的最后一句,其中“唐土”合起来,就是“塘”。在这里,李淳风先生把这一象的主角“石敬瑭”毫不掩饰的捣鼓得清清楚楚。
颂曰:
反兆先多口—第一,“兆”是一个儿子两个父亲的字形;第二,“反兆”是“父”字的外形,加一个“多”字,就是“爹”字。连贯起来破译:口口声声连称老爹。
李淳风先生生动地赞扬了石敬瑭认贼作父、能伸能屈“儿皇帝”的光荣形象。
出入皆无主—后晋王朝的一切大事都由契丹任意摆布,自己不能私自做主。
系铃自解铃—系铃,比喻契丹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,做了皇帝;解铃,比喻契丹又亲自把后晋灭亡。
石敬瑭死后,石重贵继位,一改后晋对契丹称臣的局面,契丹大为不满。同时,幽州的赵延寿也梦想像石敬瑭那样当个皇帝,劝耶律德光讨伐后晋。后晋大将杜重威率晋军10万投降契丹,后晋将领杨光远也暗通契丹。公元947年,耶律德光攻入后晋都城开封。由此,后晋灭亡。
父亡子亦死—契丹主耶律德光是石敬瑭的老爹,他攻占开封,号称“大辽”,一番威威风风之后,在返回契丹途径河北栾城时一命呜呼。
子,是石敬瑭,病死;子也代表石重贵,被契丹所灭。
《屯》,上坎下震,有志难伸的艰难之象。
二、出帝重贵开运4年
石敬瑭一生有六子,五子早夭,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。石敬瑭病重时,把幼子托与宰相冯道,辅助称帝。然而,石敬瑭死后,冯道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擅立石重贵为帝。
石贵重在位昏庸无能,骄奢淫逸,不恤民情。公元943年前后,中原连年大旱、蝗虫、洪涝,饿殍遍野,民怨沸腾。
公元946年,镇国军节度使张彦泽叛变,率兵包围开封,后晋灭亡。石贵重被逐往辽宁朝阳居住。从此,历史开始迈入后汉。
后汉947–95O共4年
刘姓建都:汴梁
一、高祖知远天福2年
刘知远(公元895~948年),沙陀人,后汉开国皇帝,即位后改名“刘暠(hào)”,在位2年。公元948年,病死于汴京。次子承祐继位,是为隐帝。
刘知远曾为后晋河东节度使,拥兵自重。契丹攻打后晋期间,按兵不动,保存实力,并且,招募军士,壮大力量。公元947年,他在晋阳(太原附近)称帝,改名为‘暠’,建国号为汉,史称后汉。同年,攻破契丹,定都汴京。
《推背图》第十三象 《既济》卦
谶图中四只雀儿是后汉的史弘肇、杨祐、苏逢吉、郭威等人,唯独一只雀儿立于城墙之巅,那可能是指杀掉隐帝刘承祐的大将郭威。
谶曰:
汉水竭—谶图中那只雀儿,脱离后汉(汉水),高高在上,看来,后汉的运气即将到头了。
雀高飞—“汉水竭”的原因何在?只因郭威兵变,杀掉了隐帝刘承祐。
郭威,乳名雀儿,河北省隆尧人,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。公元948年,他奉命讨平了李守贞的叛乱,后封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。公元950年,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他,派使者要到魏州杀郭威。郭威起兵反汉,下令攻进了京城。公元951年,他又称帝,国号为周,定都汴京,建年号为“广顺”,史称后周。
飞来飞去何所止—
高山不及城郭低—这人啊,活在世上,折腾来折腾去,不就是为了作个皇帝享受享受吗?!虽然自己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神仙境地,但也属于万人之上了,好不自在呀!
李淳风先生看破红尘了。
颂曰:
百个雀儿水上飞—过河,去北方征战。寓意历史上有无数的热血男儿飞越黄河,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。
九十九个过山西—历史上有很多大将象郭威一样越过黄河,北上山西北部抗击过契丹等少数民族,统一天下。
惟有一个踏破足—只有一个不愿意再往北方走了。
公元950年十二月契丹趁乱入侵,边境告急。郭威总领兵权,出兵拒敌。走了近400里到了澶州,军士哗变,拥立郭威,山呼万岁。于是,郭威率兵回师,建立周朝,史称“后周”。
高栖独自理毛衣—高高而卧,悠闲地梳理自己的羽毛。比喻郭威打着攻击契丹的旗号,自己称皇称帝。
《济既》,上坎下离,功成名就。与本象挨不上边。
二、隐帝承佑乾佑2年
公元948年正月,刘知远病死,次子承祐继位,是为隐帝。承祐初立,大臣史弘肇、杨祐、苏逢吉、郭威专权,但四人之间又有矛盾。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,掌握禁军,酷虐滥杀;杨祐为枢密使,权势最重。承祐杀掉杨祐;又密令杀掉邺都留守郭威。事情败露后,郭威起兵攻入开封。
公元951年1月1日,刘承祐被郭允明杀死,郭威进入开封。至此,后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《推背图》又翻开了下一页—后周。
后周951–960共lO年
郭姓、柴姓建都:汴梁
一、太祖威广顺3年
《推背图》第十四象 革
谶图中的植物大多凋谢枯萎,唯有一株生机勃勃,这株生机勃勃的植物可能就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。
也有人认为那株茂盛的植物代表周世宗柴荣。
谶曰:
李树得根芽—五代是唐王朝藩镇残余势力的惨淡延续。
石榴漫放花—五代时期,中原腹地共有五朝轮换登基,分别为:朱温、李存勖、刘知远、石敬瑭、郭威、以及郭威的养子柴荣,前后54年,共经历13为皇帝在位。混乱之极,真可谓是“漫放花”。
有人解释说:李字代表李存勖、石字代表石敬瑭、榴字代表刘知远,那么,朱温和郭威怎么办?
怨就怨这李淳风,怎么没有统统地把这五位皇帝的姓氏分别给抖搂出来呢?
枯木逢春只一瞬—做皇帝享受的时间太短了。
结合谶图,有人这样解释:枯木,是柴;逢春,是荣,就是周世宗柴荣。
史载,周世宗柴荣在位廉政清明,说柴荣当政期间,朝政“逢春”也不错。
让他天下竞荣华—群雄逐鹿,追求荣华,可叹天堂富贵“只一瞬”,一切荣华富贵就灰飞烟灭了。
颂曰:
金木水火土己终—五行金木水火土都齐备了,这一个轮回就算走到尽头了。
十三童子五王公—童子,做皇帝时间太短了,就像童子命一样,没几年就玩完了;五王公,朱温、李存勖、刘知远、石敬瑭、郭威五位万岁。
英明重见太平日—久乱必太平,英明的宋太祖赵匡胤横空出世。
也有人解释说,柴荣在位期间,人民安享太平。不过,本人认为,连年战乱和灾荒,皇帝再英明,短短6年时间,也难以恢复元气,算不上“太平日”!
希望不要给李淳风先生的脸上抹黑!
五十三参运不通—五代只有53年的时运。53年是个大概数字,不能钻牛角尖。
其实,这一句应该和上句调换一下位置才更合适。
评:这一象似乎是对五代时期一个总体的概括。至于十国的兴衰,李淳风先生工作繁忙,在《推背图》中就不在赘述,请大家谅解为盼。
《革》卦,上兑下离,火泽相遇,既生又克,一个伟大的变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,一个崭新的王朝应运而生,那就是大宋!
二、世宗荣显德6年
公元954年,郭威病死,养子柴荣继位。
三、恭德宗训l年
公元959年6月,柴荣病死,柴宗训继位,当时仅7岁。由符太后垂帘听政,范质、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。
公元960年正月,赵匡胤等谎称辽和北汉合兵南侵,范质便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御。禁军到达陈桥驿(位于今天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的东南部)后,突然发动兵变,拥赵匡胤为帝。赵匡胤回师开封,建立宋朝,后周灭亡。
转载请注明:贞吉网 » 质疑《推背图》之四 五代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