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显示在全站导航条下方,非常给力的推广位置

质疑《推背图》之二 唐朝历史

笑看推背图 昌达空间 1360℃ 0评论

       袁天罡简介:

  袁天罡,四川成都人。隋末唐初的普通官员,善于天文、相术,确切生卒年份已无法考证。

  李淳风简介:

  公元602年,李淳风出生在今天陕西的凤翔县岐山镇。17岁时,李淳风仪表堂堂,博学多才,备受秦王李世民青睐,招为秦王府幕僚。李世民登基后,李淳风在朝掌管天文历算等文职,是唐朝著名的数学家、天文学家、阴阳学家。

  唐朝历代皇帝及大事简介:

  618年,岁值戊寅,纳音城墙土,唐王朝建立。

  第1任高祖李渊,618—626年,在位9年。唐王朝开国皇帝。

  袁天罡在唐为官日期不详。

  公元618年,李淳风初露头角,跻身唐朝政界。

  第2任太宗李世民,627—649年,在位23年。李世民是李渊的老二儿子。

  公元618年,李世民发动“玄武门之变”,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,强迫替代高祖李渊即位。

 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(妾,次于皇后),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。李世民病重期间,武则天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产生感情。公元649年,李世民病死,按照皇规,武则天削发为尼。

  贞观年间,政府清正廉明,社会繁荣昌盛。

  公元627年,李淳风掌管天文、地理等职务,才智大展。所谓的《推背图》,应该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在这段时期编撰的。

  第3任高宗李治,650—683年,在位35年。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,武则天的丈夫。

  公元651年,武则天被高宗李治召入宫中,倍受李治宠爱。

  公元655年,高宗李治立武氏为皇后。

  公元664年,高宗李治病重,武则天垂帘听政,与李治并称朝政“二圣”。

  公元666年,李淳风退休。公元670年,预言家李淳风先生故去。当年,高宗李治又追认李淳风为“太史令”。

  评:武则天生性残忍,对于谶纬推测之人十分严酷,搞不好就要落个满门抄斩的下场。奇怪就奇怪在她老人家对于李淳风在世时编撰的《推背图》却视而不见,更有甚者还要予以表彰,不但没有把李淳风先生杀掉,而且又给他开了“死后追认表彰会”。

  推背图》第一象 乾卦

       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。

1.jpg

  谶曰:

  茫茫天地,不知所止。

  日月循环,周而复始。

  颂曰:

  自从盘古迄希夷

  虎斗龙争事正奇

  悟得循环真谛在

  试于唐后论元机。

  上图一环扣一环,紧紧相连,红里有白,白里透红。古往今来,黑白两道,相互依存。这也符合“阴里有阳,阳中包阴,阴阳共生”的道理。

  你是政府官员,离不开黑社会这帮势利小人为你挡枪子去卖命;

  你是黑社会混混,离不开当官的这棵大树为你撑腰做后台!

  怪不得人们都说:官匪是一家呐。原来盘古开天地就是“红里有白,白里透红”啊。

  闲来无事,坐下来喝杯清茶,仔细揣摩揣摩李淳风和袁天罡二位老先生《推背图》中的红白圈,方才恍然大悟。

  不过,这一象为什么是《乾》卦呢?乾为政权,为领导,难道只有当官的才会做些“红里有白,白里透红”的事吗?

  人民是什么?

  人民是面旗子!

  用到,把它高高举着,

  用不到了,便把它卷起来。

  人民是什么?

  人民是一顶破毡帽!

  需要了,把它顶在头顶上,

  不需要的时候,把它踏在脚底下。

  人民是什么?

  人民是木偶!

  你挑着它,牵着它,

  叫它动它才动,叫它说话它才说话。

  人民是什么?

  人民是攻击敌人的矛,是维护自己的盾。

  网友们如是赞美《乾》的伟大力量。

  《乾》在六十四卦之所以排在第一位,原因在于《乾》具备伟大力量。

  乾愤怒时可以颠倒黑白,乾虚伪时可以黑白相依。

  第4任中宗李显684年,在位数月。李显,李治的老七儿子,武则天的老三儿子。

  中宗李显在位几个月里,武则天把握朝政大权,先后将李显软禁到均州(今湖北省均县)、房州(今湖北省房县)。

  李显的妻子是韦氏。


  评:《推背图》第二象 逅卦

  谶图中有一盘果子(如图),数一数是21个,好像代表唐王朝二十一位皇帝。

  但是,近300年的唐王朝,历届皇帝具体有多少位,众说不一。

  果子的位置模棱两可。第四位,从右边往下数可以看做是李显;从左边往数,拐个弯,可以看做是武则天。武则天是女人,所以这枚果子没有“把儿”。可见,李淳风先生在编撰这本书时,也是煞费苦心啊,连性别都要巧妙地暗示给你!

2.jpg

  谶曰:

  累累硕果—大唐的成就不一般。

  莫明其数—弄不清楚登基皇帝的具体数目。说大唐传承21代也对、25任也正确…..

  一果一仁—一个果子代表一个人。这句话与上文非常矛盾,既然“莫明其数”了,还要我们去数那盘子中的果子干嘛?

  即新即故—一语双关,一说这个皇位争来抢去,一会儿是新任皇帝,一会儿又是前任复职;第二则是暗指武则天既是新皇帝,又是故皇后,怎么解释怎么对。

  颂曰:

  万物土中生—618年,戊寅,纳音城墙土,唐朝建立了。

  二九先成实—29×10=290,唐朝国祚289年。

  一统定中原—地盘不小。

  阴盛阳先竭—女人是阴;宦官是太监,没了“阳圣”,也是阴。唐朝建国四十年后,娘们儿掌控朝政大权,先后有武则天、韦皇后、太平公主;唐德宗李适开始,一直到唐朝灭亡,太监们纷纷闪亮登场,当家作主,甚至让谁做皇帝,全凭太监说了算,因此,李淳风先生毫不客气地指出:将来的唐朝“阴盛”阳衰。

  《逅》卦,上乾下巽,还真是与一个中年妇女邂逅相遇了。

  第5任睿宗李旦,684–690年,在位7年。李旦是李治的老八儿子。

  李旦称帝后,武则天依然临朝执政,把握朝政大权。

  公元690年,武则天诛灭唐朝李氏家族,废李旦,自立为则天皇帝,建立武周王朝,定都洛阳,史称“武周”。武则天本人为自己造了个“曌(zhào)”字,名为武曌,意思是日月当空。

  武则天前后在位15年。

  评:《推背图》第三象 遁卦

  谶图中的女人就是武则天,只见她手提大刀,看起来要杀人啊,“不文亦武”,名副其实呀!

3.jpg

  谶曰:

  日月当空—-武则天为自己造的“曌”字,也让李淳风先生给算了出来。

  照临下土—-普照大地,要做皇帝了。

  扑朔迷离—-暂时还辨认不清楚这只兔子(皇帝)是公还是母,朝政内部勾心斗角,错综复杂。结合下句,准备告诉你未来皇帝的性别是男还是女。

  不文亦武—-结合上下两句,这个皇帝姓武,不用说是武则天,女皇帝。这样一来,性别弄明白了。同时,这个武字也在暗示,武则天性情残暴。

  曰:

  参遍空王色相空—李世民死了,武则天去感恩寺做了尼姑,尝遍了世间的清冷与寂寞,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不容易啊,简直就是熬活寡。这李淳风竟敢侮辱武则天的人格!

  一朝重入帝王宫—李世民在世的时候,自己的儿子李治就非常喜欢武则天,两人的关系暧昧。武则天在感恩寺敲了两年木鱼,终于被李治接进宫中,成了自己的爱妃,好不幸福啊。

  遗枝拨尽根犹在—为了建立属于武则天自己的“武周”的天下,武则天决心要把李姓家族,以及朝野中的政治对手统统杀掉。老太太痛下决心:自己的儿子更不能放过。于是,杀李弘,杀李贤,最后,大刀架到了老三儿子李显的脖子上,思来想去,终于没舍得下手,所以说“根犹在”。

  喔喔晨鸡孰是雄—属鸡的才是一代枭雄。可见,武则天不是属猴的,也不像别人所说是属羊的,应该是属鸡的才对。李淳风毕竟生活在那个年代,亲眼见过武则天,老太太属鸡还是属羊,他应该比谁都清楚,何必我们今天人查来考去,那么麻烦。

  针对武则天的曲折人生,从妃子到尼姑,从尼姑到皇后,从皇后到女皇,做了女皇又为自己造字,预测的丝毫不差,可以说,李淳风先生的预言是空前绝后的,无可比拟的。

  但是,李淳风先生把武则天称帝的时间预测错了,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,是庚寅年,应该把第三象定为庚寅,更加完美。

  这《遁》卦与历史还真沾不上边!

  第6任中宗李显复位,*705—709年,在位5年。

  公元705年,宰相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发动政变,拥立中宗李显复位,从此,恢复了唐朝的政权。

  公元710年,韦皇后野心重演“女皇帝”,和女儿安乐公主合谋利用毒饼害死李显。

  评:《推背图》第四象 否卦

  谶图中的五侯(猴)是,汉阳王张柬之,扶阳王桓彦范,平阳王敬晖,南阳王袁恕,博陵王崔玄暐(wěi)。

  从图中可以看得出来,五只猴子(猴—候)正在伸着爪子驱赶一只高高在上的少了一条腿的鹦鹉(武)。

  准确地讲,当时这五个人不叫五候(猴),而是叫五王。领头的猴子应该就是当朝宰相张柬之。

4.jpg

  谶曰:

  飞者不飞,走者不走—武则天呀武则天,82岁高龄了,该退休了,还赖着不走,不合适啊。

  振翅高岗,乃克有后—你站的再高,将来也要面临死亡。皇位还是需要自己的后人继承的啊。

  颂曰:

  威行青女实权奇—青女,后宫的妃子,代指地位一般的人。地位低下的后宫妃子,权威却令人敬畏。

  极目萧条十八枝—十八,是木字;枝的谐音是子,合起来就是李字。看看人家老李家,被你杀的杀刮的刮,没剩几个人了。

  赖有猴儿齐着力—全凭五王齐心协力。

  已倾大树仗扶持—即将倾没的唐朝才被重新扶植起来。

  至于韦皇后的女皇梦,那算不得什么,所以,李淳风先生在这里就没有提及。

  《否》卦,上乾下坤,天地不交,运气不通。看来,武则天的皇帝路该走到头了。

  第7任少帝李重茂710年,在位一个月。李显的老四儿子,韦皇后所生。

 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被杀,李重茂被逐出长安。

  李重茂在位时间短暂,唐代纪元没有确认。

  评:《推背图》第二象,一盘子果子似乎没有这位李重茂。谁让他没有本事多做几年皇帝呢?

  第8任睿(rui)宗李旦复位,*710年—712年,在位3年。

  公元712年,李旦把帝位让于李隆基。

  第9任玄宗李隆基,712—756年,在位45年。李隆基是李旦的老三的儿子。

  李隆基在位,励精图治,唐朝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景象,史称“开元盛世”。玄宗后期,李隆基不理朝政,花天酒地,唐朝逐渐衰落。

  公元755年,胡人安禄山、史思明发动叛乱,史称“安史之乱”。

  公元756年,安禄山大举攻入长安,李隆基带领嫔妃以及贴身禁军仓皇出逃。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(马嵬驿,在今陕西兴平市西)时,随行将士突然哗变,把安禄山叛乱的怨恨指向杨家。为了平息随军怨气,李隆基杀掉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。杨玉环也被赐死于马嵬坡上,史称“马嵬坡之变”。

  评:《推背图》第五象 观卦

  谶图中一个女子倒地,是指杨玉环死了;一个马鞍(谐音:安,安禄山)子放在地上,是指安禄山下马了;一个史(同义:史,史思明)书柜子歪歪斜斜,是指史思明也好运不长。

5.jpg

  谶曰:

  杨花飞,蜀道难—-叛军安禄山逼近长安,李隆基带领杨玉环仓皇逃往蜀中。一路上艰难重重,如花似玉的杨贵妃也香消玉勋。

  截断竹箫方见日—-出逃没多远,李隆基命令老三儿子李亨带人转道灵武(在今天宁夏灵武西),召集人马,平息反叛。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慌忙带领人马从内蒙古前来救驾,大获全胜。胜是胜了,可皇帝还在四川躲难啊。国不可一日无君,李亨摇身一变,成了皇帝。

  截断竹箫是个双关语,第一,去掉箫字的竹字头,就是肃字,在这里,李淳风先生郑重其事地提出来下一任国君的名字;第二,截断竹箫暗指李隆基在逃亡的途中,严令李亨就不要跟着一块逃亡了,回去平乱吧。

  方见日就不难理解了,意思是安禄山的叛乱马上没戏了,天下即将太平。话说这安禄山,东挡西杀,力没少出,就是恣意行暴,违背伦理。自己的儿媳妇他也不放过,不陪他睡觉,他就生气。老二儿子安庆绪看着自己的老婆和公爹在床上辗转缠绵,忍无可忍,一刀宰了他父亲。从此,安史集团走向分裂。

  更无一史乃乎安—-最好把姓史的也宰了,才能真正平安。史思明凶暴残忍,和安禄山的德行没两样,最后也被自己的儿子给宰了。

  颂曰:

  渔阳鼙鼓过潼关—-渔阳,古地名,在今天蓟县一带;鼙(pi)鼓,战鼓,借指战火。渔阳的叛军打过潼关了。

  此日君王幸剑山—-剑山,四川省剑阁县城南;幸,皇帝到外边转悠叫幸,即使逃亡也不能直说,那叫“幸临、巡幸、幸顾”。李隆基经过剑山,要逃亡四川了。

  木易若逢山下鬼—-木易,是杨字,指杨玉环和杨国忠;山下鬼,合起来是嵬字,指马嵬坡。

  定於此处葬金环—-杨玉环和堂兄杨国忠途径马嵬坡时,肯定要命丧黄泉。

  在这一象中,李淳风先生不但把祸乱天下的安禄山、史思明预测的很清楚,连一位美女将来会死到哪里这样的小细节,也颇费纸墨,向后人毫不保留地说穿!

  我很疑惑,皇宫中美女如云,历朝历代非正常死亡的皇后、妃子、宫女并不少见,因此,一位娇媚佳人的生与死,不值得李淳风先生在这本严肃而又简明的谶纬书中去说三道四!

  根据史籍考证,杨玉环只不过是一位有能歌善舞的美女而已,相当于现在的歌舞明星,唐朝的兴与衰,与她关系并不大。女人对于唐朝的影响,除了武则天以外,韦皇后、安乐公主都比杨玉环的影响大,可是,李淳风却没有提及韦皇后,也没有安乐公主,却把一个善良美女搬上了“推背舞台”,真是扯淡啊。

  《观》和《临》恰恰相反。《观》是抬头仰望,寓意委屈求人,俯首称臣;《临》是向下看,寓意统治和领导。

  看来,得到《观》卦,唐王朝就要走下坡路了。

  第10任肃宗李亨,756—762年,在位6年。李亨是李隆基的三儿子。

  李亨在政变风云的变幻及疾病的折磨中,惊扰而死。

  评:《推背图》第六象 剥卦

  谶图中老皇帝坐着土牛车(独轮车),垂头丧气地进城门了。

  为什么说老皇帝垂头丧气?皇帝坐的车是龙辇(niǎn),那可威风着呢,哪像图中的土牛啊。看来,老皇帝回来也做不了皇帝了。

6.jpg

  谶曰:

  非都是都,非皇是皇—公元756年七月,李亨在逃亡四川的途中返回的灵武,全凭郭子仪前来平叛,大获全胜。李亨未经唐玄宗的认可,私自在灵武称帝,自己定个庙号:肃宗,所以说非皇是皇;唐朝京城在长安,现在灵武成了国都,所以说非都是都。李淳风先生一针见血,道出了唐朝当时的政治状况。

  阴霾既去,日月复光—暴乱平息,重见日月。

  颂曰:

  大帜巍巍树两京—郭子仪大军收复长安和洛阳。

  楚舆今日又东行—李隆基可怜巴巴地坐着车又回来了。楚舆,有些版本为輦舆(niǎn yú),不管是楚舆,还是辇舆,意思都是说老皇上回来了。

  乾坤再造人民乐—天下太平,老百姓高兴啊。

  一二年来见太平—不过,不要高兴的太早,这太平的日子也不过一二年。

  《剥》卦,一阳五阴,小人聚众闹事,是剥落倒霉的象征。

  第11任代宗李豫,762—779年,在位17年。李豫是李亨的长子。

  公元762年,平息了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“安史之乱”,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自杀,部将李宝臣、李怀仙等人率部归唐。

  公元763年,吐蕃(bo)入寇关中,边关告急,宦官程元振阻挠军情上报。被解职的郭子仪知情后,自带20骑奔赴咸阳,吐蕃人马满山遍野,已经杀到渭河,代宗仓皇逃往陕州(河南陕县),唐军一哄而散。吐蕃进入长安大肆剽掠。

  公元779年,李豫病死。

  评:《推背图》第七象无 妄卦

  为了躲过唐政府不准制造谣谶的法律,李淳风先生不能随意画谶图。弄不好要犯死罪的,甚至株连九族。于是,李淳风推算一千年以后中国清朝的官员会穿什么样的服装。推来算去,就是图中人的穿着打扮。

  从另一个角度揣摩《推背图》,可以知道,李淳风和袁天罡还是出色的画家。

  图中人口中衔一根草是什么意思?都说那根草代表吐蕃。只有口,才能做出吐的动作;吐出来的是什么?是蕃草。

7.jpg

  谶曰:

  旌节满我目–从下文的跼字,可以理解为藩镇割据,各霸一方,朝廷难以统一指挥。另一个意思就是吐蕃大军大举进犯中原。

  山川跼我足–跼(jú),束缚,不自由的意思。这些藩镇,或说吐蕃大军满山遍野,形势危急,不能再像那太平的年代骑马游玩了。还是一个办法,就是溜之乎也。

  破关客乍来–吐蕃突然进犯中原。

  陡令中原哭–吐蕃进入长安,烧杀淫掠,无所不为,百姓深受其害。

  颂曰:

  蝼蚁从来足溃堤–那些太监们把握朝政,恣意乱为,足以颠覆唐朝的政权。

  六宫深锁梦全非–封闭的皇宫俨然一个牢笼,对外界各方面信息毫不知情,这样下去,皇帝的美梦也算做到头了。

  重门金鼓含兵气–宫内宦官专权,勾心斗角,杀机四伏,咄咄逼人;也可以理解为吐蕃人进入长安的情景。

  小草滋生土口啼–有意思的就这句话。小草滋生,草木茂盛,蕃也;土口,吐也。在这里,李淳风先生明明再次告诉你,进犯的不是别人,就是吐蕃。

  不知道这本《推背图》当时藏到哪去了,竟然没有拿出来揣摩揣摩,提醒提醒代宗李豫警惕起来。可见,算的再准又有什么用呢?

  公元765年,30万蕃兵进犯长安,叛贼仆固怀恩在进军的途中病死。郭子仪凭借自己的威望,联合回纥,大破蕃兵,取得最后胜利。

  关键的是,在这一象中对于郭子仪大获全胜的战绩只字未提。可见,李淳风先生忽略了这些史实。

  《无妄》卦,雷动风响,事闹大了。

 

转载请注明:贞吉网 » 质疑《推背图》之二 唐朝历史

喜欢 (2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