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燃放鞭炮,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《周礼·春官宗伯·大卜诅祝》曾说:“辨九祭,一曰命祭,二曰衍祭,三曰炮祭,四曰周祭,五曰振祭,六曰擩祭,七曰绝祭,八曰缭祭,九曰共祭。”其中的“炮祭”,就是燃烧竹木,以爆竹之声祭祀天地。这可能是鞭炮的始祖。
据传,燃放鞭炮是为了震慑鬼怪,驱逐瘟疫。南朝梁代·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,春秋谓之端月。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避山臊恶鬼。”山臊,即山魈,就是鬼怪邪气。
为了减轻空气污染,以及安全起见,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北京率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。这之后,其它一线城市也相继出台禁放令。2017年之后,县城也纷纷效仿。于是,以往热热闹闹的春节场景,如今变得死寂沉沉。
武汉市,1993年颁发条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。2007年,禁放令有些松动,变成了限制燃放。2013年重启禁放令。主要原因:“烟尘污染所造成的雾霾天气”。2020年1月23日10时起(除夕前一天),武汉封城,春节寂然无声。于其时,全国各地也迎来了千年不遇的“无声年”。
节日里的鞭炮污染,较之整年的汽车尾气、工业排放,简直忽略不计。火药鞭炮延续了一千多年,就目前科技来讲,能否将传统鞭炮工艺进行改良,尽量做到少污染,并降低其危险性。“一刀切”的禁放令,不是明智之举。
有些传统可以逐步取消,但有些习俗不宜变动。鞭炮“驱鬼”,古人信,今人自是不信,但茫茫宇宙,今人又洞彻几何?大脑空空随意定,势必给人类带来灾难,得不偿失。古人费心思造岀如下汉字,未必无其意义。
魑、魅、魍、魉、鬽、魈、魃、魖、鬾、鬿、魊
转载请注明:贞吉网 » 彻底禁放烟花爆竹,不恰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