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显示在全站导航条下方,非常给力的推广位置

质疑《推背图》之十二 清朝历史

笑看推背图 昌达空间 2102℃ 0评论

清朝国祚296年,共有12位皇帝

  1.太祖:爱新觉罗·努尔哈赤  在位11年
  努尔哈赤(1559—1626年),女真族,原姓夹古氏,后改“爱新觉罗”,名“努尔哈赤”,号“淑勒贝勒”。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(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)。父亲“塔克世”为建州左卫指挥,母亲是“喜塔拉氏”。
  努尔哈赤25岁的时候,他的祖父和父亲在一次战乱中,被明朝军队杀死。努尔哈赤继承了父亲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,招兵买马,发展自己的力量。他智勇双全,征服了邻近的部族,以及女真族的部分部落。
  1616年,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“覆育列国英明汗”,国号“大金”(史称后金),年号天命,成为后金大汗,韬光隐晦,成为明朝的附属国。1618年,努尔哈赤因为明朝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满,愤然颁布“七大恨”,发誓要报杀父之仇。于是率领两万多人,攻打明朝边关。明朝派兵八万前去抵抗,经过五天的战争,明军大败,这就是有名的“萨尔浒(今辽宁抚顺东萨尔浒山)之役”。这一仗,努尔哈赤获得了辽宁、沈阳一带的大部分地区,力量越发强大,奠定了清朝政权的基础。
  1621年,努尔哈赤迁都辽阳,兴建东京城。1622年,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,夺取辽西重镇广宁(今辽宁北宁市)。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。
  1626年正月,在攻打宁远(辽宁省兴城市)时,被红夷大炮(荷兰制造,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上红布,所以,也叫红衣大炮)击伤,八个月后死在回沈阳的叆鸡堡(今辽宁沈阳市城南大爱金村),终年68岁。

  2.太宗:爱新觉罗·皇太极  在位17年
  爱新觉罗·皇太极(1592—1643年),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,母亲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。1626年农历九月一日,继后金汗位,时年35岁。皇太极雄才大略,他不满足守成,决心要开创崭新的局面。从面临的内政出发,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,取得了明显的成果。
  1636年农历四月,皇太极在沈阳称帝,建国号“大清”,改年号为崇德,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。
  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,就在入关的前夕,皇太极突然病故,终年52岁。
  3.世祖:顺治皇帝爱新觉罗·福临  在位18年
  爱新觉罗·福临(1638年–1661年),皇太极第九子。1638年正月三十日戌时出生,生母为次西宫•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,即孝庄文皇后。
  1644年农历五月,多尔衮大军抵达燕京;六月多尔衮及诸王商议迁都燕京,派遣大臣前往盛京(今沈阳)迎驾;九月由沈阳进京,在太和门举行了登极大典,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。
  顺治皇帝6岁即帝,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,14岁开始亲政。
  1661年,24岁的顺治皇帝被天花病夺去了生命。

  《推背图》第三十三象  丙申 《大过》

33.jpg

  谶图:船舱坐满,上插八旗,横渡黄河。

    船舱坐满:喻示满族。

    上插八旗:喻示清军。

  谶曰:
  黄河水清—1644年,黄河水变清,满族人进入中原,清朝诞生。
  气顺则治—顺应天时,平治天下。满人进入中原,顺治皇帝粉墨登场。
  顺治,是清世祖的年号。李淳风也巧妙地指了出来。
  主客不分—原本汉人的天下,满族却一统中原。
  主,指汉人;客,指满族。
  地支无子—如果按照十二地支去比喻清朝国祚的话,那么,十二地支少了一“子”,所以,只有十一位皇帝。
  努尔哈赤虽是清朝的太祖,但其在位期间,国号是“大金”,严格地讲,还不能算作“大清”,因此,才说“地支无子”。
  太宗•皇太极继汗位后,于1636年四月在沈阳称帝,建国号“大清”。如此推来,至宣统皇帝溥仪止,共有11位皇帝在位。

    1644年,农历甲申年,是崇祯十七年、大顺永昌元年、大西天命三年、清顺治元年。这一年,正值大明、大顺、大西、大清政权交替。该年李自成、张献忠等与清兵发生战争,史称“甲申国难”。清军为了报复,发生过多次大屠杀事件,如扬州十日、嘉定三屠、江阴八十一日,军民死伤无数。

    这一年,黄河水是否变清,无法查到确切证据。  

  颂曰:
  天长白瀑来—满族人在东北长白山一带壮大,象飞瀑一样倾泻而下,席卷中原。
  胡人气不衰—曾经的金朝虽然已成历史,但现在又重新壮大,锐不可当。
  胡人,汉人对满人、吐蕃、匈奴、蒙古等未开化的民族的称谓。
  藩篱多撤去—1673年,康熙撤除吴三桂、耿继茂、尚可喜三藩势力。
  稚子半可哀—可叹的是,清朝继位的皇帝有一半都是在幼儿时期登基的。
  稚子,幼儿。
  《大过》卦,上兑下巽,阳盛阴衰,房檩负重太过,导致弯曲。明朝政府腐败,官逼民反之兆。
  评:此象概述了296年的大清王朝。

  4.圣祖:康熙皇帝爱新觉罗·玄烨ye  在位61年
  爱新觉罗·玄烨(1654–1722年),顺治皇帝第三子,母亲孝康章皇太后•佟佳氏。165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生于北京,清朝第四位皇帝、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。1661年即位,时年8岁,由索尼、苏克萨哈、遏必隆、鳌拜四大臣共同辅政。1667年始亲政。
  1673年,康熙撤除吴三桂、耿继茂、尚可喜三藩势力;1684年,统一台湾;1688年–1697年,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,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,签定了中俄《尼布楚条约》,维持了东北边境150多年边界和平。
  康熙在位61年,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。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,开创了“康乾盛世”的大局面,是一位英明的君主、伟大的政治家。
  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,病故。

  5.世宗:雍正皇帝爱新觉罗·胤禛(zhēn)  在位13年
  爱新觉罗·胤禛(1678—1735年),康熙皇帝第四子,母亲孝恭仁皇后•乌雅氏,1678年农历十月三十日生于北京。1722年即位。清朝第五位皇帝、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。
  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子时,胤禛在圆明园猝然病逝。

  6.高宗:乾隆皇帝爱新觉罗·弘历  在位61年
  爱新觉罗·弘历(1711—1799年),雍正皇帝第四子,母亲孝圣宪皇后•钮祜(hù)禄氏。1735年,即位。清朝第六位皇帝、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。1795年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永琰(yǎn),改元嘉庆,自己称太上皇帝。
  1799年农历正月初三,病逝,终年89岁。

  7.仁宗:嘉庆皇帝爱新觉罗·顒(yóng)琰  在位25年
  爱新觉罗·顒琰(1760—1820年),乾隆皇帝第十五子,母亲孝仪纯皇后•魏佳氏。清朝第七位皇帝、定都北京后第五位皇帝。1795年九月立为皇太子,次年元旦,受乾隆皇帝内禅即位,以是年为嘉庆元年,时年27岁。1799年农历正月,乾隆死,始亲政。

  8.宣宗:道光皇帝爱新觉罗·旻(mín)宁  在位31年
  爱新觉罗·旻宁(1782—1850年),嘉庆皇帝第二子,母亲孝淑睿皇后•喜塔拉氏。1820年即位,清朝第八位皇帝、定都北京后第六位皇帝。
  第一次鸦片战争:1840年,英国侵略者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,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。战争伊始,自大的道光认为英军不堪一击,但随着战事的发展,英军围困珠江口、攻占浙江定海、直逼天津大沽,使得道光大为震惊,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。最后对外妥协,将林则徐、邓廷桢等主战派查办,重用穆彰阿、琦善等人,重新开放广州。然而,英军并不满足于此,他们继续对虎门、宁波、厦门等地进行攻击,并于1842年攻占吴淞。
  1842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,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《南京条约》。条约规定: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,赔偿英国2100万元。开放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、上海为通商口岸等。此后,清政府又与法、美等国签定了中法《黄埔条约》和中美《望厦条约》,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。
  1849年,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,次年,病逝。

  9.文宗:咸丰皇帝爱新觉罗·奕詝(zhǔ)  在位11年
  爱新觉罗·奕詝(1831—1861年),道光皇帝第四子,母亲孝全成皇后•钮祜禄氏。1850年即位,时年20岁。清朝第九位皇帝、定都北京后第七位皇帝。
  太平天国:鸦片战争后,农民起义风起云涌。1851年1月11日,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,建国号“太平天国”,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;1853年,太平天国定都天京(今南京),颁布了《天朝田亩制度》;1856年,太平天国军事实力达到了全盛时期;同年,太平天国内部发生“天京事变”,天国政权元气大伤;1861年,曾国藩统辖苏,浙,皖,赣四省军务,联合英、法、美军队镇压太平军。1864年6月1日,洪秀全在围困中病逝,太平天国运动失败。
  太平天国鄙视清朝衣冠,剪去辫子,发满额头。在服饰上,形成了有别于清朝的独特服饰制度。
  第二次鸦片战争:亦称“英法联军之役”。1856年,英国借口进攻广州、法国借口亦出兵入侵。1857年,英法组成联军,攻陷广州。
  1858年,英法舰队在美、俄两国的支持下,攻陷大沽炮台,英法联军进犯天津。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与俄、美、英、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《天津条约》。

    同年,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清朝签订《中俄瑗珲条约》,致使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、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。1859年6月,英、法、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,率舰队炮击大沽。提督史荣椿率军还击,击沉击伤敌舰10艘,毙伤敌军近500人,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,史荣椿战死。1860年8月,英法联军18000人,由北塘(今天津市塘沽区最北部的一个渔村)登陆,进占天津。
  1860年9月,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。清咸丰帝携皇后、懿贵妃等仓皇逃亡热河(今承德市)。10月18日,英法联军占领北京,大肆抢劫公私财物,奸杀妇女,焚毁圆明园。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,京郊皇家园林均被付之一炬。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,签订中英、中法《北京条约》。
  11月,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《北京条约》。中国赔偿巨额赔款,丧失大片领土主权。
  在热河的咸丰帝陷于极度痛苦之中。1861年农历七月,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。

  《推背图》第三十四象  丁酉  《巽》

34.jpg

  谶图:图中的洪水,代表“洪”姓;芦苇代表“秀”(秀:植物吐穗开花),也代表太平天国的“长毛”发型;骷髅不全,寓意洪秀全不能全尸,也代表以他为主的天国政权迅速夭折。
  图中两具骷髅,代表洪秀全父子。据史料记载,1864年6月1日,洪秀全病逝(一说自杀),其长子“洪天贵福”继位;10月,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俘;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。

  谶曰:
  头有发—满头长发。
  太平天国的人不剔发。
  衣怕白—不穿白色服装。
  据说,太平天国的服饰非常讲究,忌讳白色。
  太平时—太平天国时期。
  王铩王—政权内部曾发生王与王相互残杀的事件。
  1856年,太平天国严重内讧,东王杨秀清、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,史称“天京事变”,所以叫“王杀王”。

    评:王杀王,是对天平天国的偏见。试想,哪个朝代没有亲人杀戮?

  颂曰:
  太平又见血花飞—-太平天国不太平,朝内内讧,王杀王。
  五色章成裹外衣—-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儿子,耶稣的弟弟。太平天国成立后,颁布了很多纲领。旗帜鲜明、制度具备,包裹上这层华丽的外衣,俨然是一个主权国家样子。
  五色,指太平天国的五色旗;章,规章制度。
  洪水滔天苗不秀—-太平天国象洪水一样泛滥,波及半个中国。到头来,也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。
  这句话,点出了洪秀全的名字:“洪”、“秀”两字。
  为什么没有点出“全”字呢?因为太平天国只勉强维持了14年,洪秀全就命归天国了。因此,李淳风先生认为洪秀全,并不“全”,所以才说“苗不秀”。
  中原曾见梦全非—-在中原遭遇曾国藩,太平天国就此告终!
  《巽》卦,上巽下巽,巽为风,为白骨。曾国藩以风卷残云之势,迅速吃掉了太平天国政权。
  这样解释巽卦,难免有些牵强。
  虽然勉强,我们也要奉承,否则,《推背图》就不准了。

  10.穆宗:同治皇帝爱新觉罗·载淳 在位15年
  爱新觉罗·载淳(1856—1874年),咸丰皇帝长子,母亲孝钦显皇后-叶赫那拉氏。清朝第十位皇帝、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。
  1861年,5岁的载淳即帝位,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垂帘听政的傀儡。
  1875年,同治帝病逝,终年19岁。

  《推背图》第三十五象  戊戌  《随》 

35.png

 
  谶图:一伙蛮夷身挎弓箭,逼近城郭。
  或是在暗示英、法、俄。可是,美国在当时也没有干好事啊?
  服饰和兵器更加令人质疑!
  千余年的历史,各朝各代有影响的人物,李淳风先生准能一字不错地指出他们的姓和名,以及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地名,都没有逃过李淳风先生的神算,为何这里的服饰和武器与史实不符呢?英法联军进入中国使用的武器是“洋枪”,怎么变成原始弓箭了?

  谶曰:
  西方有人—西方列强。
  足踏神京—1860年的10月,英法侵略军像发狂的野兽一样,烧杀掠夺,焚毁圆明园。
  神京,神州京城。
  帝出不还—咸丰帝仓皇逃亡热河,至死也没能再回京。
  1861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,咸丰帝在极度痛苦之中,病死于热河。
  三台扶倾—咸丰死后,同治帝五岁继位,全靠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三位,削平战乱、稳定社稷,开办洋务,建立新式军备,扶起了摇摇欲倾的大清王朝,再次为清朝赢得“中兴”。

    台:国家大臣。

    评:欧美发达国家称作“西方”,到底起源于什么年代,难以查清。
  《推背图》成书于唐朝初期,但是,唐朝人很少提到“西方”一词。19世纪中叶,西方一词才逐步见书,难道当时的唐朝人就把欧美国家称为“西方国家”?
  那么,“洋人”一词又起源于何时呢?

  颂曰:
  黑云黯黯自西来—西方列强在浓浓的硝烟中攻陷大沽口,逼近北京。
  为什么说“自西来”呢?大沽口不是在东边吗?是指西方国家。
  帝子临河筑金台—咸丰领着儿子仓皇逃往承德临时办公。
  帝子:是指咸丰和他的儿子载淳(同治);河,指热河,今天的承德;金台,奉承皇帝办公的地方。
  南有兵戎北有火—华东及江南地区太平军战乱不息,东南沿海外敌入侵,华北又有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。
  中兴曾见有奇才—曾国藩力挽狂澜,为清朝赢来了“中兴”的局面,真乃旷世奇才!
  曾,曾经,表示行为以前发生过,在这里也指曾国藩。
  《随》卦,上兑下震,西方克东方,客欺主,因此,“主”不能不随和,于是,西方达到了目的,各类不平等条约应运而生。

  11.德宗:光绪皇帝爱新觉罗·载湉(tián)在位34年
  爱新觉罗·载湉tián(1871—1908年),醇亲王奕譞(xuān)之子,母亲叶赫那拉氏。
  1874年,四岁的载湉(光绪帝)在睡梦中登基,由慈禧、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8岁。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载湉,实际大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。1894年,甲午战争爆发,中国战败。
  戊戌变法:1898年,光绪帝启用康有为、梁启超等进行“戊戌变法”,受到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极力反对。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,但被袁出卖,从此被慈禧幽禁在颐和园。维新派康有为、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,谭嗣同、康广仁、林旭、杨深秀、杨锐、刘光第等6人(号称:戊戌六君子)被杀害,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,故也叫“百日维新”。

  义和团运动:19世纪末,流行在山东、直隶(今河北)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。他们支持清朝,声称“扶清灭洋”,一场反对西方的暴力运动。截至1900年8月,共有超过230名外国人、数千名中国基督徒,以及数量不详的义和团拳民,在这场运动中死亡。
  义和团在天津还独有一种专收妇女的拳会,叫红灯照。入会妇女统统穿上红衣、红裤,右手提红灯,左手持红折扇。她们主要参与医疗救护、情报的搜集、实际作战等。
  1899年冬,西方各国连续抗议后,袁世凯带领北洋新军在山东大力镇压义和团。1900年1月,慈禧不顾西方抗议,发布袒护义和团的诏令,向洋人开战。
  1900年6月10日,义和团十万之众大举入京,放火烧掉教堂和一切与外国有关的建筑;拳民四出抢掠,集体屠杀教民。6月10日,各国驻天津领使组织二千人的联军,由英国的海军司令西摩尔带领,乘火车增援北京11国公使馆。因为铁路被拳民破坏,西摩尔受阻於天津城外的杨村,与清兵及义和团展开战斗,联军失败,退回城中。
  1900年8月14日,八国联军攻陷北京。次日凌晨,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。9月7日,慈禧太后在太原发布上谕,宣称:“此案初起,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。今欲拔本塞源,非痛加铲除不可。”她下令对义和团“严行查办,务尽根株”。
  1908年11月14日傍晚,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帝暴死,终年38岁。第二天,慈禧溘然离世。

  《推背图》第三十六象  己亥 《小畜》

  

36.jpg

  谶图:图中女子右手提灯笼,是红灯照的装扮。
  骑马女子策鞭飞奔,指慈禧太后换成汉装逃出京城,官员沿途跪接慈禧的情景。

  谶曰:
  纤纤女子—柔美纤弱的女子,练就奇异的功夫。
  据说,红灯照女性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练习之后,可步行水上而不湿,并可腾空而飞,手中扇子一挥,敌人大炮就不响,船舰房屋就会自然起火。
  赤手御敌—赤手空拳抵御英法侵略者。
  不分祸福—那些女子不计祸福,视死如归。
  灯光蔽日—手举红灯,遮蔽了太阳的光芒。形容红灯照女子众多。

  颂曰:
  双拳旋转乾坤—义和团运动,天翻地覆。
 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,也被贬为“拳匪”、“拳乱”、“庚子拳乱”等。
  海内无端不靖—国内不是无缘无故的大乱。
  无端,无缘无故;靖,秩序安定。
  义和团“扶清灭洋”,专杀洋人和外国传教士。1900年1月,慈禧发布袒护义和团诏令,向11国宣战。5月,以英国和日本为首的法国、普鲁士(德国)、沙俄、美国、意大利、奥匈帝国(今奥地利和匈牙利)的八国联合军队,借口镇压义和团,致使侵华战争爆发。侵略军所到之处,杀人放火、奸淫抢劫,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。
  母子不分先后—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一同逃往西安。
  母子,母是慈禧;子,是天子,光绪帝。其实,慈禧和光绪帝并不是母子关系。慈禧是光绪的姨娘,慈禧的妹妹是光绪的妈妈。另一种关系,慈禧还是光绪的伯母。也就是说,光绪的父亲是慈禧丈夫的弟弟。
  西望长安入觐—进见皇上或皇后,只能到西安了。
  入觐:觐读jìn。入朝进见天子。
  《小畜》卦,上巽下乾。阳盛阴不足,慈禧太后该休息休息了。

  12.宣统皇帝:爱新觉罗·溥仪
  爱新觉罗·溥仪(1906—1967年),清朝末代皇帝。醇亲王载沣(fēng)之子,1908年即位。
  1911年2月12日,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。此后,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。1924年11月5日,被冯玉祥驱逐出宫。
  1934年,日本扶持建立伪满洲国,溥仪荣升伪皇帝,成为日本人的一个傀儡和侵略中国的工具。1945年抗战结束后,溥仪被判15年徒刑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特赦出狱,成了一位新中国的公民。

 

转载请注明:贞吉网 » 质疑《推背图》之十二 清朝历史

喜欢 (1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