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显示在全站导航条下方,非常给力的推广位置

质疑《推背图》之十一 明朝历史

笑看推背图 昌达空间 1964℃ 0评论

明朝国祚276年,历经16位皇帝
  1.太祖朱元璋(1328-1398)年号“洪武”1368年称帝,在位31年
 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,小名朱重八,字国瑞,后取名朱兴宗。投奔起义军后,郭子兴为其改名朱元璋。
  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,伯父朱五一,弟兄二人。元朝初年,为了逃避政府赋税,弟兄二人背井离乡,流落到淮河两岸,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。朱元璋的大伯朱五一生有三子。朱元璋的父亲和妻子陈氏,生有四子两女,自己排行老四,上有三个哥哥,两个姐姐。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,故称重八。
  《明史•太祖本纪》曾说:“世家沛,徙句容,再徙泗州。”简明介绍了朱元璋一家逃荒在外,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。逃荒范围大致在今天的明光市、泗洪县一带。朱元璋也就是在逃荒中出生的。
  1344年,当朱元璋16岁的时候,蝗虫和旱灾夺去了父母的生命。苟活下来的朱元璋被送入当地皇觉寺剃度为僧,打杂差。
  1351年,白莲教首领韩山童、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在颖州(今安徽阜阳)发动起义。1352年,郭子兴和孙德崖在濠州起义。朱元璋当时25岁,郭子兴见元璋相貌奇伟,异于常人,遂留为亲信兵,屡次率兵出征,有攻必克,为其改名“朱元璋”,并将养女马氏嫁与元璋为妻,这便是后来的高皇后。
  朱元璋逐渐壮大。1352年攻下南京后,采用朱升的建议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的战略方针,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,壮大自己。
  1366年农历十二月,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,以迎韩林儿南来为名,途中致其落水而亡。韩林儿死后,朱元璋成为最高领袖。1368年农历正月初四日,朱元璋在建康(今南京)称帝,国号“明”,建元“洪武”,是为明太祖。农历8月,在大将徐达、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,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,宣告了元朝的灭亡。
 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,31年励精图治,对国家的发展和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  1398年,朱元璋去世,时年71岁。

  《推背图》第二十七象 庚寅 《豫》

27.jpg

  谶图:日月当空,是明字,寓示明朝建立。

    图中一棵树,旁枝挂一物。一棵树是“木”,树枝末端是“末”,多出一把儿,象征一“丿”。于是,“朱”字出现了。这个朱字,就是朱元璋。
  谶曰:
  惟日与月—肯定语。统一天下的只有大明王朝。
  下民之极—语双关。1、朱元璋出生于贫困的家庭。2、明朝建立,老百姓非常拥护。
  应运而兴—顺应天意,开启新时代。
  其色曰赤—它的建立者姓朱。色,借喻姓氏;朱,赤色。
  颂曰:
  枝枝叶叶现金光—树枝树叶全都焕发出光芒。
  晃晃朗朗照四方—亮晃晃照四方。晃朗,明亮。
  江东岸上光明起—明朝都城南京兴旺繁荣。江东,泛指长江东岸的南京、无锡、芜湖一带。这里专指南京。
  谈空说偈有真王—真龙天子是和尚。空,佛教认为万物从因缘生,虚幻不定,代指佛门;偈(jì),阐发佛理的颂经。谈空说偈,漫谈佛理,诵读颂经。代指和尚们。
  豫,上震下坤,大地上雷声阵阵,令人惊恐,诞生大人物的征兆。

  2.惠帝朱允炆(wén)(1377-1402)年号“建文”1398年即位,在位5年
  惠帝朱允炆,是一位让历史学者穷追不舍的神秘皇帝。他父亲朱标是朱元璋的老大儿子。明朝建立的当年,朱标被立为太子。朱元璋对朱标疼爱有加,对其生活和学习极其重视,寄予厚望。不遂人愿,朱标早于朱元璋六年(1392年)病故,年仅37岁。朱标死后,朱元璋没有立其他儿子为太子,而是立了长孙朱允炆为皇位的继承人,即后来的建文帝。
  文韬武略,朱棣都比这个侄儿在上,因此,朱允炆被认定为皇位继承人后,朱棣愤愤不平,满腹怨恨。
  惠帝登基后,重用黄子澄、齐泰和方孝孺,施行政治革新,加强文职行政,消减藩王重权。1398年末,短短几个月中,周王朱柏、代王朱桂、湘王朱柏、齐王朱榑、岷王朱楩五个举足轻重的藩王被废。占居北京的燕王朱棣便成了下一个目标。

    燕王朱棣是朱允炆的四叔,颇具明太祖的雄才武略,自然也是建文帝最难对付的敌人。燕王朱棣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,于是,暗中招兵买马,壮大自己,时刻准备杀出北京。
  明朝建立之初,朱元璋曾在《皇明祖训》中规定:“朝无正臣,内有奸逆,必举兵诛讨,以清君侧。”因此,各地藩王享有“清君侧”的特权。1399年7月底,朱棣以此为由,诬陷齐泰、黄子澄为祸国奸臣,率兵杀出北京。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内乱爆发了。
  1402年7月13日,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。混战中,皇宫突然大火熊熊。大火扑灭之后,发现了几具烧焦的尸体,据说它们是建文帝、马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。烧焦的尸体到底是不是建文帝,至今仍是一个谜。
  长达三年的皇位争夺战,朱棣美其名曰:“靖难。”即平定朝政祸患。因此,历史称之为“靖难之役”。

  《推背图》第二十八象 辛卯 《解》

28.jpg

  谶图:宫殿浓烟滚滚,大火冲天。看来,建文帝朱允炆不烧死,也要逃之夭夭。
  谶曰:
  草头火脚—“艹”字头、“灬”字底,是燕字,暗指北京燕王朱棣。
  宫阙灰飞—熊熊大火把皇宫烧个干净。
  家中有鸟—就是因为朱氏王朝有个燕王。燕子就是鸟儿。
  郊外有尼—建文帝扮作尼姑,逃出都城,在外做了和尚。

    建文帝到底是被大火烧死了,还是隐姓埋名远走高飞,多少年来,史学界各有各的说法,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。李淳风一句“郊外有尼”,这桩谜案便大白天下:27岁的建文帝做了僧人。
  为什么说建文帝做了僧人?尼,女人出家为尼。在这里借指出家为僧。
  但没有说去什么地方做了和尚,只说“郊外”。
  颂曰:
  羽满高飞日—羽翼丰满之后翱翔起飞。这里,仍把燕王朱棣当做鸟来比喻。
  争妍有李花—朱元璋的外孙李景隆招集兵马抗击燕王。李花,李隆基。
  真龙游四海—真龙天子却云游四方去了。
  方外是吾家—天涯海边是我的家。方外,区域之外;世俗之外。寓意佛门。

  解,上震下砍。迅速解决朝政难题,这是吉祥的象征。

  3.成祖朱棣(1360-1424)年号“永乐”1402年即位,在位23年
  成祖朱棣,朱元璋的老四儿子。1420年,“靖难之役”胜利之后,从侄儿手中夺取了政权,建元“永乐”,是为明成祖。
  明成祖即位后,极力整肃内政,巩固边防,五次北征蒙古,追击蒙古残部,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;疏通大运河,发展经济;1421年,首都迁往北京,南京作为留都。朱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;重视教育,加强儒家文化,大力扩充国家藏书。1421年,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.7亿字的百科全书《永乐大典》;开展对外交流,扩大明朝的影响。1405年起,派郑和七次出使西洋。
  朱棣雄才大略,励精图治,发展经济,提倡文教,使得天下大治。并宣扬国威,大力开拓海外交流,政绩显著,后世称为“永乐盛世”。
  1424年(永乐22年),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(今内蒙古乌珠穆沁),葬于长陵,时年65岁。

  4.仁宗朱高炽(1378-1425)年号“洪熙”1424年即位,在位十个月
  仁宗朱高炽,是朱棣的长子。在位期间,政风廉明,体恤民生。
  1425年五月暴死,时年48岁。

  5.宣宗朱瞻基(1398-1435)年号“宣德”1425年即位,在位11年
  宣宗朱瞻基,是朱高炽的长子。宣宗能文能武,从谏如流,君臣关系融洽,经济繁荣,国泰民安。与仁宗并称“仁宣之治”。

    宣宗时,张太后重用杨士奇、杨溥、杨荣,号称三杨。三棵树,就是暗指三杨。

  杨士奇(1366年-1444年),本名杨寓,字士奇,号东里,吉安府泰和县(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)人。明朝初年重臣、学者,时称“西杨”。
  杨溥(1372年-1446年),字弘济,号澹庵。湖广石首(今湖北石首)人。明朝初年政治家、诗人,内阁首辅,时称“南杨”。
  杨荣(1372年-1440年),原名道应、子荣,字勉仁,福建建宁府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明朝初年政治家、文学家,时称“东杨。

  宣宗死于1435年,时年38岁。

  《推背图》第二十九象 壬辰 《

29.jpg

  谶图:三棵树,喻示三杨。即杨士奇、杨溥、杨荣;大树之下好乘凉。

    谶曰:
  枝发厥荣—“三杨”犹如三棵大树,郁郁葱葱。
  为国之栋—他们是国家的栋梁。
  皞皞熙熙—浩荡和乐,恬然自得。皞hào,广大,多;熙熙,兴盛欢乐。      康乐利众—给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康。
  颂曰:
  一枝向北一枝东—“三杨”里里外外辅佐明朝。
  又有南枝种亦同—义同上句

  宇内同歌贤母德—朝内有贤德开明的张太后。

  真有三代之遗风—如同夏、商、周时代,君王廉明,民风淳朴。

  6.英宗朱祁镇(1427-1464)二次复位年号“正统”“天顺”(1435-1449、1457-1464)在位,在位23年
  英宗朱祁镇,是朱瞻基的长子,9岁即位。当时,宦官王振专权。1449年,瓦喇大举南侵,王振要挟英宗,率50万大军前往大同,战败。英宗逃至土木堡被俘,王振也被乱军所杀,史称“土木堡之变”。

    7.景帝朱祁钰(1428-1457)年号“景泰”1449年即位,在位9年
  景帝朱祁钰,是朱瞻基的次子。英宗朱祁镇被俘后,朱祁钰被拥为帝。即位后,于谦为兵部尚书,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。1450年,迫使瓦喇放回英宗。

    英宗回宫后,景帝将其软禁在南门。1457年,景帝病危。石亨发动“夺门之变”,再次拥立朱祁镇为帝。

    1457年,景帝死,时年30岁;1464年,英宗死,时年38岁。
  石亨,明朝大将,曾抗击瓦剌,颇有战功,权倾朝野,干预朝政。天顺四年(1460年),朱祁镇罢其职,死于狱中。并究其朋党,悉数罢黜或处斩。 

 

  《推背图》第三十象 癸巳 《升》

30.jpg


  谶图:老虎主凶。额头有“王”字,喻指王振,令朝臣畏惧;石头尖锐,恶石主凶。预示石亨发动“夺门之变”。

    图中,王振在前,石亨在后。

    谶曰
  半圭半林—半圭为土,半林为木,指土木之变。
  合则生变—合久必变。
  石亦有灵—石亨在天有象,绝非一般人。
  生荣死贱—活着的时候荣华,临死之时卑贱。

    石亨以扶植英宗复辟之功,享尽荣华富贵。最后死于狱中,家资尽数没收。可谓悲惨啊。

  颂曰:
  缺一不成也占先—“也”字缺“一”,即“”,读聂。暗指瓦剌首领“乜先”。还有一层意思,这场战争,缺少任何一方也打不起来。
  六龙亲御到胡边—明朝第六位皇帝亲征抵御胡人。胡人,蒙古的瓦剌部人。
  天心复见人心顺—英宗再次做皇帝,上合天意,下顺民心。
  相克相生马不前—1450年马年,英宗被胡人释放回家,但没有立即接管帝位。

    马不前:到了马年,就停止了前进。
  相生:英宗使景帝登基,是相生。英宗被俘时,曾传话回来让其弟登基以续国统。
  相克:英宗复辟,迫景帝退位,是相克。
  升卦,下为巽,指风;上为坤,指地。晋升之义。

    评:颂语含义提示,石亨拥立朱祁镇为帝,李淳风还是赞成的。但在谶图中把石头画的尖锐丑恶,与颂语不符。

  8.宪宗朱见深(1447-1487)年号“成化”1464年即位,在位24年
  宪宗朱见深,又名朱见浚,是朱祁镇的长子。他特别喜欢宫女万贵妃。万贵妃比他大19岁,两人终日在后宫享乐。其间,宪宗宠信宦官汪直、梁芳等人,以至奸佞当权,朝纲败坏。
  1487年,万贵妃去世。八月,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,时年41岁。

  9.孝宗朱佑樘(chēng)(1470-1505)年号“弘治”1487年即位,在位19年
  孝宗朱佑樘,是朱见深的老三儿子。孝宗在位,勤于政事,励精图治,言路大开,驱除宫内奸臣,任用王恕、刘大夏等正直的贤臣,使得明朝再度中兴,史称“弘治中兴”。
  1505年,孝宗病死,时年36岁。

  10.武宗朱厚照(1491-1521)年号“正德”1505年即位,在位17年
  武宗朱厚照,是朱佑樘的长子。武宗荒淫暴戾,怪诞无耻,一生没子嗣。
  1521年,溺水得病而亡,时年31岁。

  11.世宗朱厚璁(cōng)(1507-1566)年号“嘉靖”1521年即位,在位46
  世宗朱厚璁,是朱见深的孙子,朱佑沅的老二儿子。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,诛杀宦官,节用宽民,但后期荒淫无度,政治腐败。权臣严嵩窃权罔利,招权纳贿,激化了社会矛盾,农民起义频频爆发。
  世宗喜方术,长期服用丹药,1566年中毒而亡,时年60岁。

  12.穆宗朱载垕(1537-1572)年号“隆庆”1566年即位,在位7年
  穆宗朱载垕,是朱厚熜的老三儿子。穆宗在位时期,倚靠高拱、陈以勤、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,正士习、纠官邪、安民生、足国用,惩办贪官,平反冤狱。
  穆宗极其贪色,1572年病死,时年36岁。

  13.神宗朱翊钧(1563-1620)年号“万历”1572年即位,在位48年
  神宗朱翊钧,是朱载垕的老三儿子。即位时才10岁,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,冯保和张居正辅弼小皇帝。神宗亲政后,深居宫中,荒淫享乐,政治腐败,社会矛盾日益加剧。与此同时,东北的女真族趁虚兴起,埋下了明朝灭亡的祸根。
  1620年死,时年58岁。

  14.光宗朱常洛(1582-1620)年号“泰昌”1620年即位,在位1月
  光宗朱常洛,是朱翊钧的长子。光宗当了三十天皇帝,便服“红丸”而死,时年39岁。其死因疑云重重,众说纷坛。

  15.熹宗朱由校(1605-1627)年号“天启”1620年即位,在位8年
  熹宗朱由校,是朱常洛的长子。1620年,光宗暴亡。当年九月,继立熹宗为帝,次年改元天启。熹宗封客氏为奉圣夫人、魏忠贤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。为朝纲腐败埋下了祸根。

    神宗晚年,因继嗣风波频起,明争暗斗,已有“梃击案”在前;光宗死后,“红丸案”又起;朝臣恐怕熹宗的母妃操纵朝政,王安、杨涟逼迫她移出乾清宫,又构成“移宫案”,总称“三案”。明朝亡国前后,朝内政治风波大多与此相关,一直延续到南明朝。
  熹宗在位时,痴迷于木工雕镂,他心灵手巧,雕凿的床、梳匣等,均装饰五彩,精巧绝伦。有关朝政大事,全靠宦官魏忠贤掌管,致使政治腐败。
  1618年,努尔哈赤借口“七大恨”,起兵反明。
  1619年,明征集十四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。努尔哈赤掌握有利战机,歼灭明军约六万人,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1621年,努尔哈赤迁都辽阳,兴建东京城。1622年,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,夺取了辽西重镇广宁(今辽宁北宁市),熊廷弼兵败被斩,王化贞下狱论死。1625年,努尔哈赤迁都沈阳。自此,明朝逐步走向衰落。
  熹宗死于1627年,时年23岁。
  《推背图》第三十一象甲午《家人》
  

31.jpg

  谶图:妇人指熹宗乳母客氏,男鬼喻太监魏忠贤。一束草:禾、女、鬼,合为“魏”字。禾草不生,预示太监。
    谶曰
  当涂遗孽—豺狼把持朝纲。
  当涂:把持朝政。
  遗孽:遗留下来的祸害。太监阉党之乱,明朝中期就开始了。上一象预言王振作乱,明武宗正德年间刘瑾作乱,所以,魏忠贤作乱是“遗孽”。
  秽乱宫阙—在宫中淫戏作乱。
  一男一女—魏忠贤和客氏。
  魏忠贤和客氏是“对食”,即太监和宫人结成“夫妻”。他俩在后宫祸乱,皇宫成了他们的天下。

   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,本是市井无赖,有妻子女儿,为赌债所逼,自阉入宫做太监。在宫中巴结奉迎,又勾引客氏,并从他的前辈太监魏朝手里争抢到了客氏,与之对食而得势。又极力谄媚太子朱由校。太子即位,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,在明朝一手遮天。
  客氏是熹宗的乳母,被熹宗封为“奉圣夫人”。因熹宗对她十分依恋,使客氏权力甚至高于皇后。魏、客狼狈为奸。因张皇后指责魏忠贤,魏、客就诬陷张皇后是私生女,后来虽被劝止,仍害得张皇后流产。他们还逼死怀孕的嫔妃。魏阉在宫中首创“内操”,群太监演练武艺,锣鼓大作。
  断送人国—魏忠贤的祸乱使明朝气数将尽。

    魏忠贤一手遮天,祸国殃民,在朝中大肆捕杀异己和“东林党人”,用锦衣卫制造全国恐钸,文官治国的体系彻底败坏,朝臣纷纷依附。辽东经略熊廷弼守辽东三年,边境固若金汤,魏忠贤恨他不肯趋附,就诬劾治罪,结果丢了辽东,最后竟将熊廷弼斩首弃市。

  颂曰:
  忠臣贤士尽沈沦—魏忠贤沉沦,朝中贤臣也都被打压,不敢抬头。
  一语双关,既点出了魏忠贤的名字“忠、贤”,又指出“忠臣贤士”被阉党大肆打压。
  天启其衷乱更纷—天启年间(1620~1627年),魏忠贤自始至终在祸乱。
  纵有胸怀光坦白—即便有忠臣直言相谏。
  有些忠臣虽然尝尽了阉党的酷硎,惨遭杀害,但也没有屈服。

    1627年,崇祯帝即位后,追查魏忠贤和客氏。魏忠贤畏罪自杀;客氏被笞死,并焚尸扬灰。

  乾坤不属旧明君—明朝的气数就要尽了。
  家人,下为离,指火;上为巽,指风。火借风吹,风助火威。

  16.思宗朱由检(1610-1644)年号“崇祯”1627年即位,在位17年
  思宗朱由检,是朱常洛的老五儿子。即位后,诛杀魏忠贤和客氏,勤政振作,怎奈天数已尽,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,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。
  1627年,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,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。1628年,王嘉胤、王大梁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纷纷起兵响应。1630年,李自成、张献忠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。1635年,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,共13家七十二营,共商对敌之策。
  1644年,明朝面临没顶之灾。明军与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,屡战屡败,已完全丧失战斗力。三月十七日,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。十八日晚,周皇后自缢殉国。十九日清晨,李自成杀入北京城,崇祯帝自缢身亡,时年35岁。
  崇祯帝死前咬破手指,于兰色袍服大书:“勿伤百姓一人”。真乃明君啊!
  明朝灭亡。
  《推背图》第三十二象 乙未 《井》
 

32.jpg

  谶图:李自成生于1606年,属马,号闯王。门中有马,是“闯”字,预示李自成。城墙破烂,寓意明朝末日即将来临。

  谶曰
  马跳北阙—李自成率领义军从北面的居庸关打进北京。北阙,指朝廷,又寓意北京。
  犬敖西方—张献忠自称“大西王”,在四川成都称帝,建国号“大西”,定成都为西京。犬,暗指“献”;敖,喧哗、吵闹。
  八九数尽—明朝到17个皇帝的时候,气数就尽了。
  日月无光—日月合起来是明朝。日月无光,则不“明”矣。暗指明朝灭亡。
  李自成(1606年9月22日—1645年5月17日),原名鸿基,小字黄来儿,又字枣儿,明末农民起义领袖,世居陕西榆林米脂县。李自成参军后,在陕西王嘉胤部下当兵。1630年,因丢失文件被部队裁减。于是,李自成在米脂县号召饥民起义。1633年,投奔闯王高迎祥,号闯将。1636年,高迎祥被俘死,李自成被推为闯王。1644年正月,李自成在西安称帝,定都西安,建国号“大顺”,改元“永昌”。三月十九日攻克北京。四月,逼反山海关的吴三桂,吴引清兵入关,李自成大败。四月二十九日,李自成回北京称帝,次日离京西撤。而后节节溃败,1645年死于九宫山(今湖北)。
  张献忠(1606年9月18日-1647年1月2日),字秉忠,号敬轩,外号黄虎,陕西定边县人。明末农民军领袖,与李自成齐名,大西政权的建立者。张献忠出身贫苦,从小跟父亲做小生意,人聪明倔强,生性刚烈,爱打抱不平。崇祯年间,组织农民军起义,克凤阳、焚皇陵、破开县、陷襄阳,胜战连连。崇祯十六年,攻克武昌,自称大西王。遂带兵攻入四川,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,年号大顺。大顺三年(1647年1月2日),引兵对抗清军,死于西充凤凰山。

  颂曰:
  杨花落尽李花残—待到杨花落尽之时,李花也就落了。

    1645年五月初四,李自成被清军所杀。每年四月杨花开,五月初花落。五月初期正是杨花落尽之时。
  五色旗分自北来—满清从北方杀来。

    五色旗:金木水火土五种颜色。形容颜色繁多。

    分:上“八”下“刀”。八,寓示八种旗帜;刀,寓意征战。

    1601年,努尔哈赤为了整顿编制,设置黄、白、红、蓝四色旗。1615年,增设镶黄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四旗,八旗确立。
  太息金陵王气尽—明太祖安息的金陵,帝王气数已尽。
  一枝春色占长安—只有满清一家,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,长治久安。
  春色:即“青”,指“满清”。明朝末年,满清、李自成、张献忠各霸一方,相继称帝。以“一枝春色”寓意只有满清,才能一统天下。
  长安:长治久安。
  大过卦,过分、承重过大的意思。
  明朝灭亡后,明朝宗室及南京旧臣又在南京重建明朝,史称南明。但是,明朝的气数已尽,南明没几年就被清军消灭了。

 

转载请注明:贞吉网 » 质疑《推背图》之十一 明朝历史

喜欢 (2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