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显示在全站导航条下方,非常给力的推广位置

质疑《推背图》之十 元朝历史

笑看推背图 昌达空间 1812℃ 0评论

    公元1206年,孛儿只斤•铁木真(成吉思汗)历经百战,统一各部落,建立蒙古帝国。建国65年后的1271年,忽必烈才正式建国号为“元”,都城从开平府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。辖境相当今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)搬到北京。历史上把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,到1368年朱元璋攻陷北京,顺帝出逃,统称“元朝”。
  元朝鼎盛时期的统治区域:在北方,北到北冰洋;西起今额尔齐斯河;东至鄂霍次克海。东部,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。西南,包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、锡金等地,今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。(包括现在的蒙古、西伯利亚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越南北部、伊朗东部。忽必烈曾打到多瑙河)。国土2122.74万平方公里,先后历18帝,国祚163年。
  部分人则从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,到1368年朱元璋攻陷北京,顺帝出逃,才看作“元朝”。先后经历11帝,国祚98年。
  李淳风和袁天罡在《推背图》一书中的看法则更为特别,认为元朝前后一共经历十位皇帝。
  下面,捋一捋蒙古人统治的那段历史。
  
蒙古族建立蒙古帝国
  1.太祖铁木真(1162-1227)1206年称汗,在位22年
  元太祖,蒙古帝国的创建者。蒙古族“乞颜部”(亦译为乞彦部、奇渥温部)人,姓“孛儿只斤”(bóérjìjǐn),名“铁木真”(1162-1227),是贵族“也速该·乞颜”之子。
  成吉思汗,蒙古语,意思是囊括四海,雄霸天下的帝王。成吉思,是强大的意思;汗,是国王,大汗就是大帝。
  1206年,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的众部族。在斡难河(今鄂嫩河)源头召开大会,被蒙古贵族推举为“成吉思汗”,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。蒙古帝国成立后,铁木真颁布了《成吉思汗法典》,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,建立了一套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。
  此后,蒙古人开始扩张版图,三次入侵西夏,逼使西夏向蒙古求和,然后进攻金国。1211年,野狐岭会战大破金军四十万,金国心惊胆战。1214年,都城南迁汴京(开封),蒙古军在次年攻陷中都(燕京,北京西南),金国的黄河以北地区陆续失守。正当金国危在旦夕之时,中亚的“花剌子模国”(古国名,位于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,1231年被蒙古所灭)与蒙古结怨,成吉思汗急于报仇,1219年亲率蒙古主力西征,金国得以苟安一时。成吉思汗西征时,先后消灭了西辽(古国名,契丹族建立的国家。金朝灭辽后,由辽朝大将耶律大石召集残部建立。后来扩张到中亚,首都‘虎思斡耳朵’。1218年被蒙古国所灭)、花剌子模国及许多国家,又派速不台率领蒙古军向钦察草原扩张。
  1226年,铁木真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,次年西夏灭亡。成吉思汗准备集中全力攻金。1227年8月25日,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(今属甘肃)病逝,年66岁。
  1271年,忽必烈建国号为“大元”,追尊“成吉思汗”庙号为太祖,谥号“法天启运圣武皇帝”。
  1206年蒙古国建立,历史界公认是元朝的开始。

  《推背图》第二十五象 戊子 《渐》卦

1.jpg

  谶图:
  斧头是兵器,寓意蒙古政权凶暴残忍,野蛮不化的原始状态。
  一把斧头,斧头把儿一共有十节。
  这把斧头非常明显地指出了大名鼎鼎的“铁木真”。鐵木眞,斧头是“铁”;斧柄是“木”;十节木把儿,代表“眞”字,繁写真字共十画。
  至此,“成吉思汗•铁木真”这个大名鼎鼎的开国皇帝闪亮登场,元朝诞生!
  值得质疑的是,“鐵木眞”是音译,他的名字在蒙文里具体怎么叫,汉人很少有人知道,然而,早在唐朝的李淳风先生怎么知道600年之后,汉人一定会把他的名字译成“鐵木眞”呢?如果翻译成“帖慕贞”,那么,李淳风的预言岂不是失灵了吗?!
  事实上,在元朝,铁木真也曾作“贴木真”、“特种津”。
  网络上的学者,普遍认为“十节斧把儿”代表元朝十位皇帝。但是,这与历史实际不符。姑且按照忽必烈建立元朝,到元顺帝元朝灭亡,共有11位皇帝,也不是十位。
  倘若,从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开始算起,到元顺帝止,前后共有18位皇帝,即使除去托雷监国、昭慈皇后和钦淑皇后称制,也有15位皇帝。
  可以坚定的讲,《推背图》第二十五象是预言铁木真的事迹,而不是忽必烈改建的元朝。

  谶曰:
  北帝南臣—铁木真在北方建立蒙古帝国,南方的南宋等国家俯首称臣。
  一兀自立—野蛮的蒙古人自立为大蒙古帝国。
  有人说,“一兀”为“元”,代表元朝。但是,从《推背图》文字中可以看出,李淳风先生把忽必烈在位之后才当作“元朝”的;铁木真至忽必烈之间这六十五年间不算作“元朝”,只算“蒙古国”。这就奇怪了,本象是在预言铁木真,所谓的“元朝”还没有出现。怎么整出来个“一兀”?
  如果从1206年铁木真建国起,李淳风先生就把蒙古国看作“元朝”,在位皇帝怎么会是十位(十节斧柄)?最少也有15位,最多达到18位。如果把谶图中那个“斧柄”多画上几节,岂不完美!
  或许,李淳风认为蒙古人的名字“兀”字出现频率较高,它能代表蒙古。或者,兀有兀傲的意思,寓意野蛮不开化的蒙古人。
  可以说,在此出现“一兀”二字,显得《推背图》稀里糊涂,漏洞百出!
  斡离河水—1206年,斡难河源头举行库里台选汗大会,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,尊号成吉思汗,建立蒙古国。
  斡(wò)难河,斡难河也称鄂伦河,鄂诺河或敖嫩河。古称黑水,为黑龙江上游之一。发源于蒙古小肯特山东麓,是蒙古部族的发祥地。
  这里的斡离河,也许是误字,应该是斡难河。或许李淳风先生没有算准确,才说成“斡离河”。
  或者,这个离字预示将要远征疆土,离开斡难河
  燕巢捕䴰—燕,指燕国,现在的北京地区。燕巢,暗指建都北京;䴰,读shú,左麦字、右戈字,原意是用战争的的方式掠取财富。
  蒙古人以游牧为生,居无定所,主食奶和肉。攻下了北京,就象燕子有了“燕巢”;饮食习惯也逐渐改变,像汉人一样以小麦为主。

  颂曰:
  鼎足争雄事本奇—蒙古、金国、南宋、大理、吐蕃、西夏、西辽等多国鼎力争雄,弱小的蒙古骤然崛起,真奇怪啊。
  鼎足,依据史实,不能解释为三足鼎立,应该引申为多国对峙。
  一狼二鼠判须臾—蒙古很快灭了西夏和金国。
  “一狼二鼠”,狼是吃人的,应该是指蒙古;鼠是弱者,应该是指金和夏。狼和鼠是动物,是汉人对少数民族的鄙视。南宋虽亡于蒙古的铁蹄下,但是,李袁总不至于把汉人的南宋也列入二鼠之内吧?因为李袁二位也是汉族人。当然,这一象铁木真还活着,还没有轮到南宋灭亡。
  其实,铁木真灭掉的国家岂止西夏和金国?还有很多国家都被铁木真的军队“判须臾”了,例如西辽、花剌子模国。此句改成“一狼众鼠判须臾”就更为恰当了。
  判须臾,断定没有多长时间了。
  北关锁钥虽牢固—蒙古帝国军事强大,政权牢固。
  锁钥,比喻军事和政权都比较重要的地方。
  子子孙孙五五宜—忽必烈建元朝后,皇帝位置只能传十帝。
  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算:世祖、成宗、武宗、仁宗、英宗、泰定帝、天顺帝、文宗、明宗、宁宗、顺帝一共十一位。但是,明宗在位一共八个月就暴亡,文宗复位。看来,李袁两位先生把元朝皇帝列表中的“明宗”没有计算在内。
  和谶图一样,自相矛盾的问题又出现了,那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到底有多少位皇帝?从哪一年算起?
  历史就是历史,事实就是事实。
  如果来个“子子孙孙五六宜”(11位皇帝),或者“子子孙孙九九宜”(18位皇帝),似乎更有说服力!
  《渐》上巽下艮,山上长木,木渐成林。草原民族,渐渐繁荣。

  2.托雷(监国)(1193年—1232年)1227年8月执政,监国2年
  孛儿只斤·拖雷,是元太祖的老四儿子。1232年病死于战争途中,享年四十岁。1266年元忽必烈在位时,被追谥为景襄皇帝,庙号睿宗。

  3.太宗窝阔台(1186-1241)1229年即位,在位13年
  窝阔台,成吉思汗的第三子。1229年即位。1234年,联合宋朝灭掉金国。又攻南宋。1241年死,时年56岁。

  4.昭慈皇后—-(1242-1246)年称制在位4年
  昭慈皇后,姓“乃马真氏”,窝阔台的第六皇后。窝阔台死后,推举大汗未果,由昭慈皇后称制。

  5.定宗贵由(1206-1248)1246年即位,在位3年
  定宗,孛儿只斤•贵由,窝阔台的长子,母亲“乃马真氏”。窝阔台于公元1241年11月病死后,由乃马真氏称制4年。公元1246年,“乃马真氏”还政于“孛儿只斤•贵由”。他是蒙古帝国第三代大汗。1246年即位,1248年死,时年43岁。

  6.钦淑皇后—-(又名“海迷失后”,1248-1251)年称制,在位3年
  钦淑皇后,元定宗第三皇后。

  7.宪宗蒙哥(1208-1259)1251年即位,在位9年
  宪宗蒙哥,成吉思汗的孙子,拖雷的长子,窝阔台的养子。即位后,一面更改政制,一面继续扩张,1257年占领大理,1259年,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,被炮石击伤而死,时年52岁。
  
忽必烈正式建国号为“元”
  8.世祖忽必烈(1215-1294)1260年即位,在位35年建立元朝
  世祖忽必烈,成吉思汗孙,拖雷第四子,蒙哥的弟弟。1260年即位,1271年定国号“元”。死于1294年,时年80岁。
  1206年“成吉思汗”建国以来,以族名为国名,称蒙古帝国,并没有建立国号。忽必烈称汗后,建年号“中统”,但也没有另立国名。
  1271年11月,忽必烈的统治地位逐渐巩固,蒙古帝国才正式建国号为“大元”,定都大都(今天的北京市)。
  元朝建立后,忽必烈用了六年的时间攻陷重镇襄阳,之后进展更加顺利。1279年,在厓山海战中,南宋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,南宋灭亡,忽必烈统治了全中国。
 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,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行动。此后,曾两征日本、两征安南(今越南北部)、两征缅甸,先后使高丽、缅甸、台城、安南等地成为元的附属国。在国内,为了统治汉族人民,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,即蒙古人、色目人(西夏、回回、西域等地人)、北方汉人、南方汉人。在这种制度下,汉人的地位极低,成为蒙古人驱使的对象。故而,在元朝统治初年,各民族曾发生过多次反抗蒙古暴政的起义,但都未能成功。
 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98年,先后历11帝(始于世祖忽必烈,终于元顺帝),是我国历史上较强大的王朝之一。但由于元朝对汉族人民的歧视,使其过早灭亡。
  元朝的统治,为我国画订了以后大致的疆域范围,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后期,中国的疆土在此基础上一直未发生太大变化。
  元世祖忽必烈从1271年建国号“大元”开始,到1368年朱元璋攻陷北京,元顺帝出逃止,前后98年。
  评:《推背图》第二十五象一会儿预言“铁木真”在斡难河“称汗”,一会儿又像是在预言“忽必烈”建立“元朝”。模棱两可,闪烁其词!
  到底乱成一锅粥!

  9.成宗铁木耳(1265-1307)1294年即位,在位13年
  成宗,忽必烈的孙子,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。被称为“善于守城”之君。1307年死,时年42岁。

  10.武宗海山(1281-1311)1307年即位,在位4年
  武宗,名海山,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,父答刺麻八拉。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了帝位,所以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。1311年死,时年31岁。

  11.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(1285-1320)1311年即位,在位10年
  仁宗,名爱育黎拔力八达。武宗的弟弟。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,并革除武宗的弊政。1320年死,时年36岁。

  12.英宗硕德八剌(1303-1323)1320年即位,在位4年
  英宗,性奇渥温,名硕德八刺,仁宗嫡子。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,颇为振作,执法严明。1323年,宫廷政变被杀,时年21岁。

  13.泰定帝也孙铁木儿(1276-1328)1323年即位,在位5年
  泰定帝,名也孙铁木儿,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,父甘麻拉。1323年被拥为帝。基本保留了仁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。1328年死,时年53岁。

  14.天顺帝阿剌吉八(1320-1328)1328年8月即位,在位1个月余
  天顺帝,名阿刺吉八,泰定帝的儿子,1324年,立为皇太子。
  1328年7月,泰定帝卒于上都(今内蒙古正蓝旗石别苏木)。元朝泰定皇帝去世后,大臣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刺吉八(天顺帝)即位,预谋政变,并把阿刺吉八赶到上都。
  1328年8月,左丞相倒剌沙、梁王王禅等在上都,拥立刚满九岁的阿刺吉八为帝,改元天顺。发兵进攻大都。
  同年10月,被燕帖木儿政变拥立的元文宗,派兵大举进攻上都,倒剌沙战败身亡,阿刺吉八下落不明,不知所终。历史上称他为天顺帝。

  15.文宗图帖木尔(1304-1332)(1328.9-1329.1;1329.8-1332.11)在位,在位共5年
  文宗,名图帖木尔,武宗次子。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,胜利后即位。1332年死,时年29岁。
  1328年10月16日,在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的策划下,在江陵把图帖睦尔被接回大都。同月,进攻上都的元顺帝。得胜后,图帖木尔在大都即位,改元天历,为元文宗。
  1329年,图帖木尔假装让位给哥哥和世瓎,和世瓎在弟弟“迎接”途中被毒死。同年8月,图帖木尔复位,年号仍为“天历”。
  自从泰定帝死,天顺帝即位,战败失踪,文宗即位,毒死哥哥,等一系列政变,史称“天历之变”。

  16.明宗和世口(1300-1329)(1329.1-1329.8)在位,在位8月
  明宗,名和世,元武宗长子。1329年己巳即位,当年八月被毒死,时年30岁。明宗死后,文宗复位。

  17.宁宗懿磷质班(1326-1332)(1332.10-1332.11)在位,在位月余
  宁宗,名懿磷质班,元明宗次子。

  18.顺帝妥欢帖睦尔(1320-1370)(1333-1368)年在位,在位36年
  顺帝,名妥欢帖睦尔,明宗长子。其间,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1368年,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,顺帝出逃,元亡。1370年,顺帝病死,时年51岁。
  《推背图》第二十六象 己丑 《震》卦

2.jpg

  谶图:僧人屁股后跟着四个美女,看来元朝宠任番僧,荒淫混乱。
  《元史》记载:“帝乃诏,以西天僧为司徒,西番僧为元国师。其徒皆取良家女,或四人,或三人,奉之,谓之供养。”
  谶曰:
  时无夜—元顺帝沉溺于喇嘛的房中术,男女在宫中光着身子戏耍,君臣一起宣淫,夜夜春宵,晨昏颠倒。
  年无米—元朝末年国库空虚,政府搜刮民脂民膏以丰国库,各地官吏贪污成风,外加连年蝗旱,人民贫饥不堪,饿殍枕藉。
  花不花—担任财政要职的高丽人“朴不花”(高丽人,当时最受宠幸的太监)权倾朝野,外结权相,气焰薰天,直接干预官吏任免,朝廷百官纷纷倾向朴不花。1363年,手握重兵的“孛罗帖木儿”杀掉朴不花,因此,才说“花不花”。
  贼四起—盗贼四起,中原各地豪杰,乘时角逐争雄,计有吴天宝、方国珍、韩山童、徐寿辉、郭子兴、张士诚、刘福通、陈友琼、何真、明玉珍、梁王及段氏等暴乱集团。这些暴乱是直接导致元朝亡国的主因。

  颂曰:
  鼎沸中原木木来—朝政混乱,怨声载道。不堪压迫的贫民纷纷起义。1351年,韩山童、刘福通、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在颍州(今安徽阜阳)爆发。韩山童战死后,其子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。
  1355年,刘福通等迎接韩山童的儿子“韩林儿”到亳州(今安徽亳州),立为帝,称小明王。国号大宋,年号龙凤,以亳州为都城。
  “木木来”,就是指韩林儿到亳州称帝这段史实。
  四方警报起边垓—来自各地起义暴乱的消息,不断传入都城。
  垓(gāi),边疆。
  房中自有长生术—元顺帝封两个喇嘛僧人为司徒、大元国师,以学习男女双修之法。顺帝搜集民女,日日习演,甚至与宠臣在后宫公然行霪。喇嘛僧及其徒弟“出入宫中,无所禁止,丑声秽行,著闻于外。虽市井之人,亦恶闻之”。
  莫怪都城澈夜开—也就不要再怪元顺帝半夜打开健德门,仓皇出逃。城门通夜敞开。
  1368年农历八月初二,徐达率明军轻而易举地攻入大都(北京),元朝灭亡。
  澈夜,通宵。

附-1
  称制: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,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“临朝”。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“制”、布告公文称“诰”;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,于是就叫“称制”。
  监国:监国有三种情况:
  第一种,朝廷的代理元首。
  皇帝缺位的情况下,临时由一名重要人物行使皇帝权利。
  例如:成吉思汗去世后,指定窝阔台继承。但窝阔台还在远方征战,无法举行忽勒里台大会的选举。这时拖雷担任监国数年之久,直到窝阔台返回。这种监国是正式朝廷的代理元首。

  第二种,临时政府首脑。
  皇帝和朝廷无法履行职务的情况下,其他重要领导人如太子、亲王出任临时政府首脑。
  例如:西晋末年,皇帝和朝廷被围困于长安,司马睿按照朝廷旨意,组织临时性的朝廷机构,在建康监国。知道西晋皇帝被害,司马睿才正式称帝。司马睿的监国属于临时政府的首脑。还有就是明朝末年。

  第三种,朝廷的常务副元首。
  是太子辅佐皇帝、参与政务的一种行政称号。
  太子虽然是储君,但太子及其东宫办事机构也不是行政系统中的法定机关,朝廷的正常运作体系中,没有太子参与政务常规端口。
  所以,太子加上监国的称号,表明他可以正式参加朝廷核心层。
  北魏某段时期,皇帝的旨意一律经过监国的太子。唐朝和明朝,也经常出现太子监国。唐朝有17个皇帝有太子监国,监国的时间长达200多年。这些情况说明,太子监国制度,相当于“常务副元首”。
  
附-2:
  唐朝统治面积
http://www.xinjunshi.com/ziliao/junshiditu/ldjy/200412/997.html
  北宋统治面积http://www.xinjunshi.com/ziliao/junshiditu/ldjy/200412/1005.html
  南宋统治面积http://www.xinjunshi.com/ziliao/junshiditu/ldjy/200412/1009.html
  元朝统治面积http://www.xinjunshi.com/ziliao/junshiditu/ldjy/200412/1011.html
  明朝统治面积http://www.xinjunshi.com/ziliao/junshiditu/ldjy/200412/1014.html
  清朝统治面积http://www.xinjunshi.com/ziliao/junshiditu/ldjy/200412/1016.html
  

 

转载请注明:贞吉网 » 质疑《推背图》之十 元朝历史

喜欢 (2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